微信二维码

会员动态

第三课:格物致知与思维边界|线上直播公益国学夏令营

来源: 上海熙华国学研究院         日期: 2020-11-08 15:00:30

伴随着清脆朗朗的熙华国学院少儿公益班学规的诵读声,夏令营第三次线上直播课开始了。

老师讲述我们前面学习了太阳的特质,明白日月光明之德。从而我们不断学习成长自新新民,然后止于至善。这样逐步递进。

孩子们在上次课后还主动开动脑筋,提出很多特别好的问题。老师先邀请孩子们连麦讨论分析,然后逐一讲解,。

“大学”从造字开始讲解,“大”字甲骨文像我们简笔画的火柴人,甲骨文里的“大”上面加一横是“天”,下面加一横“立”,顶天立地。“学”甲骨文里两只手中间“爻”,“爻”代表着知识,“学“字下面一个布,底下一个懵懂的孩子。寓意是用双手把蒙童和知识中间隔的布揭开,让蒙童接触到知识就是“学”的过程。

老师带领孩子们欣赏古人画笔下的竹子图:《墨竹图》、《竹枝图》、《墨竹坡石图》、《古木竹石图》,我们从竹子的特点发现竹子岁寒常青、中空、有节、有韧性、挺拔向上、宁折不屈等,古人会把竹子比作君子,就是格物致知的过程。老师认知的四个层次,孩子们现在正处在学习启蒙阶段,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逐步到知道自己不知道,正心诚意主动学习。我们也了解到要挣脱固有印象,拓宽思维边界。回归本质、道法自然,打破固有印象。 最后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张衡的《归田赋》。

这样一篇洋洋洒洒的古文,家长们有没被惊到呢?别担心,很多孩子们都从中读到很多很美的大自然美好的场景了。郭乙霖、王钧童、皓元小朋友都连麦分享,文章中描绘出天上小鸟在飞河边的柳树河里有鱼等等大自然非常放松非常美丽的画面。张衡有与古代先贤交心、读书,回归田园生活,止于至善。我们从张衡的故事中学习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知本

       夏令营第三次课结束了,孩子们在每周的读写思行学习练习中在不断成长进步,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