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二维码

会员动态

多彩国学进校园 | 经典汉字思维

来源: 上海熙华国学研究院         日期: 2021-11-15 10:33:44

“刻舟求剑”

“盲人摸象”

“叶公好龙”

......


这是在开成语大会吗?不是,这是上海普陀区真光路小学三年级一个班的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踊跃发言......

 

“博物馆课堂-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课的第二课“经典汉字思维”,开讲啦!今天讲的是两个字“德”和“仁”。


课堂上,老师先讲了文字的起源和演变,当老师讲到中国的汉字信息量很大,有的时候,一个字或几个字就代表一个故事,有没有同学举例时......于是有了开头的一幕。


汉 字 是 怎 么 产 生 的 呢?

“德”和“仁”是《论语》中的两个基本概念,这么抽象的概念,如何给三年级的孩子们讲清楚呢? 

老师先讲了周文王的大伯——泰伯,“三以天下让”的故事,讲解了“至德”的含义,立刻有同学就举一反三说:公共汽车上给老奶奶让座的时候,假装坐到站了,站起身往车门处走,不需要人家专门感谢;


随后老师又讲了孔子学生司马牛的二哥——桓魋“”失德“将孔子一行排挤出宋国的故事,又选了“德不孤,必有邻”、“为政以德”章节,再通过对“德”的甲骨文说文解字,讲德的意思就是眼睛看着目标,一心明德走大道。 


“仁”字,老师挑选了“里仁为美”、“我欲仁,斯仁至矣”、“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三个章节,从孟母三迁的故事讲仁的环境、仁来自自身、以及为仁可以从日常的孝悌做起。


当老师问到身边有哪些仁德、孝悌的故事的时候,课堂又活跃起来......

最后,在朗朗的诵读声中结束了本次课程。


我们通过国学课程,让孩子们学习国学知识,联系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更深的理解文字的意义。我们学习国学,不应是死记硬背,而是要活学活用;不只是简单的诵读背诵,而是希望理论联系实际,让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变得更加有意义,让生活更美好!